latest Post

      

糖尿病患者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與治療方式

 糖尿病患者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


腕隧道症候群發生的原因

懷孕、停經、肥胖、腎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增加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風險。即使不是做重覆握持動作的工作,也可能發生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當今全球最常見的周邊神經受困症狀。

它被定義為在腕關節水平上對正中神經的壓迫,伴隨著該神經功能下降。

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一種特發性疾病,影響7-16%的成年人口。

它佔所有神經受壓綜合症約90%。

一般報告指出腕隧道症候群在女性中更為常見,

並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在45至64歲之間的高發生率。

職業風險因素包括強力握持、腕部重複彎曲和伸展以及振動暴露。

還有許多外在和內在因素引起次發性CTS。

其中,懷孕、停經、肥胖、腎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低下、口服避孕藥使用和

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可能通過增加隧道內滑膜(synovial sheath)的體積來促成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也是黏多醣代謝異常症中最常見的肌肉骨骼臨床表現之一,

會在報告在黏多醣代謝異常症I型、II型、IV型和VI型中出現。

橈骨遠端直接骨折、創傷後關節炎和腫瘤、神經節囊腫或持續性橈骨神經均可改變隧道的輪廓。


神經病變的因素,如糖尿病、酗酒、維生素缺乏以及暴露於毒素,都可能引起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

因為這些因素會直接損傷神經,而不一定會是因導致腕管內壓力的急劇增加而引起腕隧道症候群。

其他致病因素包括橫腕韌帶(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的形態和機械變化(即肥大和僵硬),這可能導致腕隧道空間和彈性明顯減少。


治療方式

輕度和中度腕隧道症候群的初始治療可以從非手術性的治療做起。

包括戴腕部固定器、類固醇注射和口服藥物。

有些患者使用腕部固定器後,可以觀察到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在休息手部活動後會改善。

局部類固醇注射入腕隧道可減少通過其的滑膜的炎症和水腫來降低腕隧道內壓力。

嚴重CTS的這種管理在1個月內相比安慰劑提供了症狀上的優勢;然而,在輕度和中度病例中,1個月後的優勢仍不確定。局部皮質類固醇注射的主要不良反應是抑制腱細胞中膠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合成,引起腱的機械強度下降和進一步退化。口服類固醇,即泼尼松,僅在CTS的短期治療中顯示出一些好處。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和利尿劑未能證明有明顯好處,不建議用於CTS的治療。

保守治療方法可能在疾病的初期階段有效,延遲手術介入。


神經解套注射治療



保守治療,如消除致病活動、固定、治療潛在疾病、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是治療的第一步。

當保守措施失敗時,介入性注射技術被視為下一步。

神經解套注射(Nerve Hydrodissection)是肌肉骨骼超音波的新興技術之一。

神經解套注射(Nerve Hydrodissection)是一種將神經與周圍組織分離的注射技術。

治療過程中會用超音波導引注射葡萄糖水做神經解套,讓通過皮下的正中神經從上下夾擠的軟組織表面滑開。患者在接受注射後,神經壓迫的症狀減輕,進而改善手麻或手痛。



About 莊武龍醫師

莊武龍醫師
推薦熱門文章 × +